在全球政治的棋盘上,俄罗斯和美国这一对老冤家又要坐到谈判桌前了,试图就持续三年的俄乌冲突寻求和谈突破口,不过这次是在沙特的阳光下。这可不是简单的一盘棋,各方的盘算和背后的策略让这场政治角力充满了悬念。

我们先来看看俄罗斯的算盘。其实,莫斯科心里有数,该跟谁谈、怎样谈,普京都有他的考量。在拉夫罗夫出发前往沙特与美国代表会晤时,他明确拒绝了欧盟入席。这可不是单纯的意气用事,有分析称,俄罗斯是有“旧账”要算,俄欧关系虽然有过甜蜜期,但如今的局势让他们倍感失望。从俄乌冲突开始,欧盟的态度和措施都让俄罗斯感到被背叛。尤其是欧盟给乌克兰的大量军事支持,更是加深了这种敌对情绪。
从经济上看,3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被冻结,多是掌握在欧洲手中。一旦这笔钱真的被“侵吞”,将给俄罗斯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。这种双重打击让莫斯科不愿看到布鲁塞尔在谈判桌上占有一席之地,他们宁愿通过与美国的直接对话来试图瓦解欧洲的恐俄心理,从而为自己谋求战略利益。
另一方面,中国的立场则显示出一种更宏观的视角。2月17日在安理会审议乌克兰问题时表示,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强调,所有相关方特别是欧盟的介入,将会使得和谈更具实质性和长远性。在中国的眼光中,若没有欧洲国家参与,和谈达成的任何协议都有可能成为“纸上谈兵”。毕竟,这场危机的发生地就在欧洲大陆,他们是利益攸关方,没理由袖手旁观。

表面看来,中国和俄罗斯在此问题上的立场是截然不同的,然而,这种不同恰恰是在为俄罗斯谋求更持久的和平环境。美国的目的不仅是在俄乌之间调停,更重要的是借机削弱俄罗斯,让欧洲国家在安全事务上更加依赖美国。因此,中国想通过推动欧盟“上桌”,避免美国的如意算盘得逞。因此,普京需要看懂中方的提出的新思路,把目光放得更长远。

中俄两国的立场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。俄罗斯迫切希望尽快达成对自己相对有利的停战协议,即便这种协议可能会因为缺乏所有相关方的同意而不稳定。俄罗斯深知,在这场持久战中,每多拖一天都是对国家资源的巨大消耗。
中国则站在更为长远的立场,希望达成一个更具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。欧洲国家如果不参与和谈,未来局势的稳定性无疑打上了问号。中国明白,长期的混乱只会让世界经济受到拖累,而这显然与中国的发展目标相悖。当然,未来的局势走向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洲国家的态度。在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倡议下,欧洲多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了紧急会议,似乎开始认真审视自己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定位。关键在于,欧洲是否愿意继续为乌克兰提供实际支持,或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“道义援助”。

对于欧盟来说,这是一次战略转型的机会。倘若继续捧着“美西方联盟”的牌子,将可能意味着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引导下,继续陷入与俄罗斯的对抗漩涡。但若能以“独立自主”的姿态参与和谈,欧盟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国际话语权,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地区稳定。不过,正如那句老话所言,“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”,欧盟的真正诚意,还有待时间的检验。